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通讯员 李泳文 颜娟霞
9月16日,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了2021年下半年通过评价的佛山标准产品名单,全市共有41家企业的70个产品榜上有名,其中南海区12家企业的23个产品获得“佛山标准”评价,总数位居全市第一,涵盖铝型材、陶瓷、塑料管材、模具等多个南海区优势产业领域。
据悉,标准申报工作伊始,南海区就迅速形成了由区市场监管局为统筹,镇街市场监管所为着力,行业协会为辅助的三级联动模式,对初选陶瓷、铝型材、模具等重点产业培育名单进行仔细研判,同时主动走访企业开展实地指导调研,提高企业和技术机构参与“佛山标准”工作的积极性,累计发动全区23家龙头企业40个产品参与申报。能够取得全市领先的优异成绩,既是南海企业高水平高质量的体现,又与南海区多年来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强化标准引领的努力密不可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基础保障、创新驱动和技术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鼓励和支持南海企业参与各项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全面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标准引领“南海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目前,南海区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累计各1372项(其中国际标准10项);在养老服务业、餐饮行业、氢能产业、泛家居等产业领域,发布实施222项团体(联盟)标准,在全国县级区域中位列前茅;星联精密公司、汇泰龙科技公司等4家企业以优秀成绩通过市级标准化试点考核。
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化工作着眼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优势产品,推动标准化与“南海制造”深度融合,促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发展。其次,立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将不断升级的标准与富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结合,鼓励企业做标准的领跑者,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制定,争夺行业话语权。同时,标准化工作紧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的趋势,加快新兴领域标准制定,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依靠标准硬约束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动能发展释放更多资源和空间。

标准助力疫情防控规范精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引导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应用标准化思维,发挥团体标准作用,在疫情防控中贡献了“南企力量”。推动佛山市瑞普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一次性口罩制造包装生产线通用技术要求》(GB/T 40373-2021)制修订,提高企业自身自主创新能力,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贡献力量。指导狮山镇食材配送行业协会制定发布了广东省内首个《冷链食品配送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团体标准;指导养老服务业协会制定发布了《养老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团体标准;指导南海区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和南海区餐饮业协会联合制定全省首个《餐饮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迅速填补了食材配送、养老服务、餐饮领域等团体标准空白,有力推动了相关行业企业疫情防控标准化、规范化。
在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指导下,全区开展多个标准化试点工作,对于提升公共管理水平、产业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其中,“佛山市南海区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被确定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将依托南海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形成的“互联网+养老”模式,通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社区幸福院建设和健康幸福小站试点、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特色鲜明的“一网三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南海养老“事业+产业”的全生态链模式,提升了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蒙娜丽莎承担的“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技术创新(陶瓷)标准化示范点”,是产品生产与“标准化+”充分融合的真实体现,在陶瓷薄板的研发技术水平、产品标准、应用标准及国际标准的制定、环保排放治理方面,均起到了带头标杆作用。截止目前,南海区共获批20个国家级或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其中在建国家级养老服务业试点1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3个,15个标准化示范试点以优秀成绩通过考核验收。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斯睿